18073261115

技术服务咨询电话

栏目分类

咨询热线

18073261115

水土保持如何强监管补短板,听鄂部长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我国国情水情,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突出强调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这是针对我国水安全严峻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


  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推进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在1月15日召开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表示,当前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其中,前一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并将长期存在,而后一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下一步水利工作的重心将转到“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上来,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


14


  对于补短板、强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鄂竟平总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破解我国新老水问题,必须补短板、强监管。当前我国新老水问题复杂交织。从老问题看,我国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决定了水旱灾害将长期存在,并伴有突发性、反常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与之相比,水利工程体系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必须通过“水利工程补短板”,进一步提升我国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从新问题看,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认识不够,发展中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造成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不断累积、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常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水利行业强监管”来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二,适应治水主要矛盾变化,必须补短板、强监管。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就水利而言,过去,人们对水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防洪、饮水、灌溉;现阶段,人们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相较于人民群众对水利新的更高需求,水利事业发展还存在四个不平衡和四个不充分的问题。四个不平衡: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供给能力不平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二是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不平衡,水资源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其他生态要素保护不平衡,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四是水利基础设施在区域、城乡布局不平衡,东中西部和城乡水利矛盾突出。四个不充分:一是水资源节约利用不充分,二是水资源配置不充分,三是水量调度不充分,四是水市场发育不充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需要全面加强水利行业监管,使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真正成为刚性约束。


  第三,践行“十六字”治水方针,必须补短板、强监管。节水优先,体现节水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节水标准和定额指标体系,对是否充分节水作出判断,并通过完备的计量监测体系,严格用水总量和计划用水管理,对用水浪费的行为进行约束;体现优先就是要建立完备的节水评价制度,使节水真正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条件。因此,落实节水优先,既要采取必要的节水工程措施,更要全面加强对水资源取、用、耗、排行为的动态监管,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空间均衡,核心就是要坚持以水定需,根据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和规模。既要从国家区域发展的大战略出发,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在充分节水的前提下,兴建必要的蓄引提调工程,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调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更要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严格监管,发挥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不超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系统治理,就是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既要实施一些必要的工程措施,强化流域综合整治,促进生态系统修复;更要通过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系统监管,确保不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依靠监管,推动在治山、治林、治田、治草过程中落实治水要求。两手发力,就是要发挥好政府与市场在解决水问题上的协同作用。无论是依靠政府的法规、政策、制度、税收等手段,还是利用市场的价格、竞争等机制,都要通过监管来引导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确保人们依照政府规则和市场规律办事。


  第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必须补短板、强监管。从工程体系看,我国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江河防洪、农田灌溉、城乡供水等水利工程体系。但部分区域、领域防洪减灾和供水保障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大江大河控制性工程不足、堤防不达标,西南等地区工程型缺水严重,水利工程补短板的任务仍然繁重。从行业监管看,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监管的思想认识不适应、监管的制度标准不适应、监管的能力手段不适应、监管的机构队伍不适应等问题。


  那么,“补短板”补什么?“强监管”监管什么、如何监管?如何做到确保补短板到位、强监管有力?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也给出了答案。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东中西部、南方北方、城市农村的水利工程突出短板各不相同,鄂竟平认为,“补短板”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重点是补好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水利信息化工程等几个方面的短板。


  一是防洪工程。


  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推进大江大河河势控制,开展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工程、蓄滞洪区等建设,提升水文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二是供水工程。


  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尤其要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全面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快解决饮水型氟超标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确保按期完成大型和重点中型灌区配套改造任务。深入开展南水北调东中线二期和西线一期等重大项目前期论证,加快推进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供给和配置能力。


  三是生态修复工程。


  以长江、黄河上中游和东北黑土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坡耕地整治、侵蚀沟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贫困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洞庭湖、鄱阳湖等重点湖泊生态修复,实施好长江等流域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科学实施清淤疏浚,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攻坚战。推进小水电绿色改造,修复河流生态。综合采取“一减”“一增”措施,大力实施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有效压减超采量,逐步实现采补平衡,示范推动全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


  四是信息化工程。


  聚焦洪水、干旱、水工程安全运行、水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节水、江河湖泊、水土流失、水利监督等水利信息化业务需求,加强水文监测站网、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监督平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水利信息网络安全建设。


  加强行业监管是一项涉及面广、触及矛盾深、工作量大、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既要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链条的监管,也要突出抓好关键环节的监管;既要对人们涉水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也要集中用力重点领域的监管。鄂竟平认为,要重点下功夫抓好对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利资金及行政事务工作的监管。


  一 对江河湖泊的监管。


  要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全面监管“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在对“盆”的监管上,以“清四乱”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在对“水”的监管上,压实河长湖长主体责任,统筹解决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二 对水资源的监管。


  要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按照以水定需原则,体现水资源管理“最严格”的要求,全面监管水资源的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工作。要抓紧制定完善水资源监管标准,建立节水标准定额管理体系,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监控,整治水资源过度开发、无序开发、低水平开发等各种现象。


  三 对水利工程的监管。


  以点多面广的中小水库、农村饮水等工程为重点,加大对工程安全规范运行的监管。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监管,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同时要健全水利市场监管机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动态化监管模式,引导水利建设市场良性发展。


  四 对水土保持的监管。


  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展监测,实现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覆盖和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全覆盖,及时掌握并发布全国及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治理成效,及时发现并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五 对水利资金的监管。


  以资金流向为主线,实行对水利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的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截留、挤占、挪用水利资金等行为,确保资金得到安全高效利用。


  六 对行政事务工作的监管。


  要将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水利部党组作出的重要决定安排,水利政策法规制度作出的规范性要求,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点任务及其他需要贯彻落实的重要工作,全面纳入监管范围,对责任不落实、履职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严肃追责问责。


  鄂竟平表示


  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目标,以问责为抓手,从法制、体制、机制入手,建立一整套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体系,从根本上让水利行业监管“强起来”,形成水利行业齐心协力、同频共振的监管格局。


上一篇: 暂无数据 下一篇: 水土保持编制方案中的四项监测内容具体有哪些?
温馨提示: 本网站需输入密码才可访问
密码错误, 请重新输入!